【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主濕熱泄瀉;痢疾;胃熱疼痛;目赤腫痛;口瘡;咽喉腫痛;急性濕疹;燙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20g.外用:適量,煎水洗眼。
【摘錄】《中華本草》
【拼音名】YìKēZhēn
【別號】黃連、三顆針、刺榴根、子檗、刺檗、山石榴、刺木仔根、大刺根
【濫觴】
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日本小檗的根、根皮及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erberis thunbergii DC.
采收和儲藏:夏日采枝葉,秋天挖根及根皮,洗凈切段,曬干。
【原狀態(tài)】日本小檗,落葉灌木,高可達(dá)2-3m.分枝多,枝條開展,節(jié)間長1-1.5cm,幼枝淡紅帶綠色,老枝暗紅色。刺日常單一,很少為3分叉,刺長5-18mm.葉日常8片簇生;柄長2-10mm;葉片轉(zhuǎn)變很大,倒卵形至匙狀長圓形,長0.5-3cm,寬3-15mm,先端鈍尖或圓形,底部下延成短柄一緣,上面暗綠色,下面帶灰綠色,,網(wǎng)脈不顯著;2-5朵簇生狀擺列成傘形花序,罕見單花;萼片6,呈花瓣狀;花瓣6,倒卵形,先端鈍圓或微缺,底部有1對長圓形腺體;雄蕊6,花藥瓣裂,藥隔先端平截;子房長圓形,柱頭頭狀扁平,無花柱,內(nèi)含胚珠2枚。漿果長圓形,熟時鮮紅色或紫紅色。種子2,倒卵形,概況紫褐色;ㄆ4-5月,果期7-10月。
相關(guān)推薦:
2014執(zhí)業(yè)藥師《中藥綜合知識》輔導(dǎo)匯總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