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Sān Yè Jīn Jǐn Xiānɡ
【來源】藥材基源:為野牡丹科植物三葉金錦香的根及果枝。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sbeckia mairei Craib采收和儲藏:秋后采收,鮮用或根切片,果枝切碎曬干。
【原形態(tài)】高0.8-1.2m.莖通常六棱形,被平展的糙伏毛,通常無分枝,葉通常3枚輪生;葉柄長4-5mm,密被糙伏毛;葉片堅紙質(zhì),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鈍或近圓形,長6-13cm,寬2-3.2cm,全緣,具緣毛,兩面被糙伏毛,5基出脈,葉面基出脈下凹,側(cè)脈不明顯,背面基出脈明顯,隆起,側(cè)脈微隆起,僅脈上被毛,其余具不甚明顯的小突起。稀疏的聚傘花序組成圓錐花序,頂生,分枝上各節(jié)常僅有1花發(fā)育,似總狀花序,長約21cm;苞片卵形或廣卵形,具緣毛,外面脊上有極少的糙伏毛,里面無毛;花梗短,長1-1.5mm;花萼長約2cm,被多輪的刺毛狀有柄星狀毛及星狀毛,裂片4,三角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細長漸尖,長約1cm,具緣毛,有縱脈1條,僅脈上被疏刺毛;花瓣紅紫色,廣卵形,先端鈍,長約1.3cm,僅上部具刺毛狀緣毛;雄蕊常偏向1側(cè),花絲較花藥略短,花藥具長喙,喙長為花藥長的3/5,藥隔基部微膨大伸展呈盤狀;子房長卵形,先端具1圈短剛毛,上部密被糙伏毛,其余無毛。蒴果長卵形,4縱裂,長約1cm,直徑約6mm,上半部被糙伏毛;宿存萼長壇狀,中部略上縊縮,先端平截,具縱肋,長約1.3cm,具刺毛狀有柄星狀毛;ü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600-900m的次生雜木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
【性味】味甘;澀;性平
【功能主治】補腎;止瀉;止血。主腎虛腰痛;泄瀉;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摘錄】《中華本草》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