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22年護士資格考試備考知識點匯總
1.正常尿量為1000~2000ml/24h。多尿指>2500ml/24h;少尿指<400ml/24h或17ml/h;無尿或尿閉指< 100ml/24h或12小時內無尿。
2.血尿顏色為洗肉水色,常見于急性腎小球腎炎、結核、感染等。
3.血紅蛋白尿為濃茶色或醬油色,常見于溶血。
4.乳糜尿為乳白色,常見于絲蟲病。
5.膽紅素尿為深黃色或黃褐色,常見于阻塞性黃疸。
6.新鮮尿液有氨臭味,提示泌尿道感染。
7.尿液呈爛蘋果氣味,提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8.尿液呈蒜臭味,提示有機磷農藥中毒時。
9.膀胱刺激征:是指尿頻、尿急、尿痛,常見于泌尿系統(tǒng)感染,如腎盂腎炎。
10.患者恥骨上膨隆、可捫及囊性包塊,叩診呈實音,有壓痛提示發(fā)生尿潴留。
11.患者發(fā)生尿潴留時要先誘導排尿,無效時,可根據(jù)醫(yī)囑采用導尿術。
12.用力咳嗽、打噴嚏等動作引起的尿失禁是壓力性尿失禁,多見于中老年女性。
13.女性患者導尿時初步消毒消毒順序:由上至下,由外向內;再次消毒:由上向下,由內向外。
14.為女性導尿時,導尿管輕輕插入尿道4~6cm,見尿后再插入1~2cm。
15.為男性導尿時,導尿管輕輕插入尿道20~22cm,見尿流出后再插入2cm。
16.為男性患者導尿時,應將陰莖提起,使之與腹壁成60°,目的是使恥骨前彎消失,以利插管。
17.為女患者導尿時,如導尿管誤插入陰道,應立即拔出,重新更換無菌導尿管后再插入。
18.膀胱高度膨脹且又極度虛弱的患者,第一次放尿量不可超過1000ml,否則易導致虛脫或血尿。
19.留置導尿時插入導尿管后,見尿再插入7~10cm。
20.導尿術后,一般情況下,每日更換集尿袋,一般導尿管每周更換1次。
21.導尿術后若發(fā)現(xiàn)尿液混濁、沉淀或出現(xiàn)結晶,應及時進行膀胱沖洗。
22.柏油樣便(黑便)常見于上消化道出血。
23.暗紅色糞便常見于下消化道出血。
24.白陶土色糞便常見于膽道梗阻。
25.果醬樣便常見于阿米巴痢疾、腸套疊。
26.白色“米泔水”樣便常見于霍亂、副霍亂。
27.大量不保留灌腸溶液溫度為39~41℃,降溫時28~32℃,中暑患者溫度為4℃。
28.大量不保留灌腸溶液量成人為500~1000ml、小兒200~500ml、傷寒患者不超過500ml;保留灌腸溶液量不超 過200ml。
29.大量不保留灌腸液面距肛門的距離為40~60cm、傷寒患者不超過30cm;小量不保留灌腸和保留灌腸液面距肛 門的距離不超過30cm。
30.大量不保留灌腸和小量不保留灌腸成人肛管插入深度7~10cm;保留灌腸插入深度15~20cm。
31.大量不保留灌腸保留時間為5~10min,降溫灌腸保留30分鐘;小量不保留灌腸保留10~20min;保留灌腸保 留時間不少于1h。
32.灌腸時如溶液流入受阻,可稍轉動或擠壓肛管;若患者感覺腹脹或有便意,應適當放低灌腸筒,以減慢流速, 并囑患者張口呼吸,以放松腹部肌肉,減輕腹壓;若患者出現(xiàn)面色蒼白、出冷汗、劇烈腹痛、脈速、心慌氣急、應 立即停止灌腸,并及時通知醫(yī)生進行處理。
33.肝昏迷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腸,以減少氨的產(chǎn)生和吸收。
34.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鈉潴留的患者,禁用0.9%氯化鈉溶液灌腸。
35.妊娠、急腹癥、嚴重心血管疾病、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忌灌腸。
36.清潔灌腸時,禁忌用清水反復灌洗,以防水、電解質紊亂。
37.小量不保留灌腸常用“1、2、3溶液”:50%硫酸鎂30ml、甘油60ml、溫開水90ml。
38.為阿米巴痢疾患者保留灌腸時宜采取右側臥位,以提高治療效果。其余灌腸一般取左側臥位。
39.保留灌腸后,用小墊枕將臀部抬高10cm,以利于藥液保存。
40.肛管排氣時肛管插入直腸15~18cm,保留時間不超過20分鐘。必要時可間隔2~3小時,再重復用肛管排氣。
萬題庫下載 | 微信搜"萬題庫執(zhí)業(yè)護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