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20年初級護師考試《內(nèi)科護理學》知識歸納匯總
第七章 內(nèi)分泌代謝性疾病病人的護理
第三節(jié) 糖尿病病人的護理
一、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糖尿病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
2.自身免疫 病毒(柯薩奇病毒、ECHO病毒、巨細胞病毒、風疹病毒等)感染可啟動胰島β細胞的自身免疫反應。
3.環(huán)境因素 如都市化生活、高熱量飲食、缺乏體育鍛煉等均與糖尿病的發(fā)生有關。
二、臨床表現(xiàn)
(一)代謝紊亂綜合征
1.多尿、煩渴、多飲 由于血糖升高產(chǎn)生滲透性利尿,病人出現(xiàn)多尿,病人排尿次數(shù)及數(shù)量均明顯增多,可達2~3L/d以上。多尿失水,病人常煩渴多飲。
2.善饑多食 由于機體內(nèi)葡萄糖大量丟失,不能充分利用,體內(nèi)能量來源減少而易饑餓、食欲亢進、進食量明顯增加。
3.消瘦、疲乏無力、體重減輕 葡萄糖供能不足,身體內(nèi)貯存的脂肪、蛋白質轉變成能量以使身體利用,如此惡性循環(huán)使脂肪、蛋白質不斷消耗體重下降。
(二)并發(fā)癥
1.急性并發(fā)癥
(1)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糖尿病代謝紊亂加重時,出現(xiàn)惡心、嘔吐、呼吸深快、頭痛、煩躁,形成酮癥酸中毒。此并發(fā)癥多見于1型糖尿病。
1)誘因:①胰島素、口服降糖藥劑量不足或治療中斷;②感染;③生理壓力(手術、妊娠、分娩);④飲食不當。
2)臨床表現(xiàn):早期酮癥階段僅有多尿、多飲、疲乏等,繼之出現(xiàn)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痛、嗜睡、呼吸深大(Kussmaul呼吸),呼氣中出現(xiàn)爛蘋果味(丙酮所致)。
(2)高滲性非酮癥糖尿病昏迷:多見于50~70歲的老年人,約2/3病人發(fā)病前無糖尿病史或僅為輕癥。
1)誘因:常見誘因有感染、急性胃腸炎、胰腺炎、腦血管意外、嚴重腎疾患、血液或腹膜透析、靜脈營養(yǎng)、不合理限制水分以及某些藥物如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的應用等。
2)臨床表現(xiàn):隨病程逐漸加重,出現(xiàn)神經(jīng)精神癥狀,表現(xiàn)為嗜睡、幻覺、定向障礙、偏盲、偏癱等,最后陷入昏迷。
2.慢性并發(fā)癥
(1)心血管病變:是糖尿病最嚴重而突出的并發(fā)癥
(2)腎臟病變:是1型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3)神經(jīng)病變:非常多見,以周圍神經(jīng)病變最常見。
(4)眼部病變:視網(wǎng)膜病變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5)糖尿病足: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經(jīng)病變,下肢動脈供血不足以及細菌感染等各種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膚深潰瘍、肢端壞疽等病變統(tǒng)稱為糖尿病足。
三、輔助檢查
1.血糖 空腹和餐后2小時血糖升高是診斷糖尿病的主要依據(jù)?崭寡恰7.0mmol/L,和(或)餐后2小時血糖≥11.1mmol/L可確診本病。
2.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對診斷有疑問者可進行。
3.糖化血紅蛋白(GHB)測定 可反映取血前2~3個月的血糖水平。
4.血脂測定 本病多伴有血脂異常。
5.血、尿酮體測定 可及時發(fā)現(xiàn)酮癥。
四、治療原則
(一)飲食治療
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療措施。飲食治療應以控制總熱量為原則,實行低糖、低脂(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適當?shù)鞍踪|、高纖維素(可延緩血糖吸收)、高維生素飲食。飲食治療應特別強調定時、定量。
1.熱量計算 按照理想體重計算每日總熱量。理想體重(kg)=身高-105;±10%均屬于理想體重。
(1)成人休息狀態(tài)下每日20~30kcal/kg;
(2)輕體力勞動:30~35kcal/kg;
(3)中等體力勞動:35~40kcal/kg;
(4)重體力勞動:40kcal/kg以上。
2.食物營養(yǎng)成分分配 糖類占總熱量55%~60%,以主食為主,脂肪<30%,蛋白質15%。
3.三餐熱量分配 可根據(jù)飲食習慣,選擇1/5、2/5、2/5或1/3、1/3、1/3等均可。
(二)運動治療
1.原則 強調因人而異、應根據(jù)病人年齡、性別、體力、病情及有無并發(fā)癥等安排適宜運動,循序漸進,并長期堅持。
2.運動的種類 根據(jù)個人興趣和易掌握的程度選擇散步、打拳、慢跑、跳舞等。
3.運動時間及強度 一般每日堅持半小時至1小時,每周至少運動5天。運動時間選擇餐后1小時可達較好降糖效果,最好不要空腹運動,以免發(fā)生低血糖,外出運動時攜帶糖果。運動量的簡易計算方法:靶心率=170-年齡。
(三)藥物治療
1.口服降糖藥 分為:
(1)胰島素促泌劑類:適用于輕中度2型糖尿病、尚有一定殘存胰島功能者。本類藥物又可分為磺脲類和非磺脲類(苯甲酸衍生物類)。
磺脲類第一代藥物有甲苯磺丁脲(D-860)等,第二代藥物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齊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
非磺脲類常用藥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
本類藥物的主要不良反應是低血糖,可與劑量過大、飲食不配合、使用長效制劑等有關。
(2)雙胍類:最適合超重的2型糖尿病,與其他類降糖藥物聯(lián)合應用于較重或磺脲類繼發(fā)失效的2型糖尿病,也可與胰島素聯(lián)合應用于1型糖尿病。單獨應用本藥不會導致低血糖。其不良反應包括乳酸酸中毒、胃腸道反應等。
(3)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降低餐后血糖。常用藥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均需與第一口主食同時嚼服,若食物中不含碳水化合物可不服。主要不良反應為腹脹、排氣增多、腹瀉。慢性腹瀉、胃腸炎癥忌用。
(4)噻唑烷二酮類(格列酮類):尤其適用于胰島素抵抗顯著的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羅格列酮、吡格列酮。本類藥物主要不良反應為水腫,有心力衰竭傾向或肝病者慎用。
2.胰島素
適應證:①1型糖尿病;②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酮癥酸中毒、非酮癥高滲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③對口服降糖藥無效的2型糖尿病;④糖尿病合并應激及其他情況:手術、妊娠、分娩、嚴重感染,心、腦血管急癥,肝、腎疾患或功能不全等。
3.酮癥酸中毒的處理
(1)胰島素治療:小劑量持續(xù)靜脈滴注速效胰島素,4~6U/h。初始在生理鹽水中加胰島素靜脈滴注,待血糖降至13.9mmol/L,改為5%葡萄糖液或5%葡萄糖鹽液。
(2)補液:本病常有較嚴重的失水,需給予大量補充。
(3)補鉀。
(4)糾正酸中毒:血pH <7.0,CO2CP≤10.0mmol/L(20體積%)或[HCO3-] <10.0mmol/L時補充5%碳酸氫鈉溶液(不用乳酸鈉)。
(5)治療并發(fā)癥。
五、護理措施
(一)預防感染
1.病情觀察。
2.控制血糖。
3.保持身體清潔、避免損傷。
4.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5.積極處理皮膚損傷及感染 一旦發(fā)現(xiàn)損傷及感染,應積極清創(chuàng)、消毒、包扎,應用抗感染藥物,必要時請?漆t(yī)生處理。
(二)足部護理
1.囑病人定期檢查足部皮膚 出現(xiàn)雞眼、裂縫、水皰、潰瘍、趾甲異常時勿自行處理,應請醫(yī)生處理。
2.促進足部血液循環(huán) 按摩足部、注意保暖、適當運動、臨睡前溫水泡足,使用熱水袋水溫不宜超過50℃。
3.選擇合適的鞋襪 穿干凈、合腳、舒適的鞋襪,注意不穿緊身褲、吊帶襪以免影響下肢血液循環(huán)。
4.禁煙 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縮,加重肢體末端缺血。
(三)藥物護理
1.口服降糖藥
(1)胰島素促泌劑應在飯前半小時口服。
(2)雙胍類藥物進餐時或餐后服。二甲雙胍有輕度胃腸反應,少數(shù)病人有腹瀉、肝功能損害,停藥可恢復。
(3)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應與第一口飯同時嚼服,不良反應有腹脹、腹痛、腹瀉。
(4)噻唑烷二酮類(格列酮類)主要不良反應為水腫,有心力衰竭傾向或肝病者慎用。
2.胰島素
(1)不良反應:①低血糖反應:最常發(fā)生。②過敏反應。③注射部位脂肪萎縮。
(2)注意事項:①劑量應準確;②注射時間:一般中長效胰島素與進餐關系可不嚴格,但速效制劑必須強調在進餐前半小時注射;③注射部位的選擇與輪換:1周內(nèi)同一部位不應注射2次;④胰島素保存:5℃冰箱保存,禁止冷凍;為防止注射部位脂肪萎縮,使用前1小時自冰箱取出恢復至室溫;⑤混合注射胰島素時,先抽普通胰島素,再抽中長效胰島素。
(四)酮癥酸中毒的護理
1.病情觀察 ①監(jiān)測生命體征及神志變化,尤其注意血壓、體溫及呼吸的形態(tài)、氣味;②尿量的變化,記錄出入量;③監(jiān)測血、尿糖,血、尿酮體,電解質,腎功能及血氣分析。
2.遵醫(yī)囑補液,給予胰島素,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
3.昏迷護理 對于昏迷者應加強口腔、皮膚護理,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呼吸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感染,防止血栓性靜脈炎及肌肉萎縮,防止病人墜床受傷等。
糖尿病重點總結
1.機制
(1)1型糖尿病 胰島β細胞毀壞,導致胰島素絕對不足。
(2)2型糖尿病 胰島素抵抗和(或)胰島素分泌障礙。
2.并發(fā)癥
(1)急性: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2)慢性:心腦血管 糖尿病腎病。
3.輔助檢查:診斷標準(空腹、餐后、糖化、OGTT)。
4.治療:胰島素適應癥及副作用。
5.護理:飲食、運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