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循環(huán)系統疾病病人的護理
第五節(jié)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病人的護理
包括:
1.無癥狀性心肌缺血
2.心絞痛:最常見
3.心肌梗死:最嚴重
4.缺血性心肌病
5.猝死
一、心絞痛
(一)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致的冠脈管腔狹窄和(或)部分分支閉塞時,冠狀動脈擴張能力減弱,血流量減少,對心肌供血處于相對固定狀態(tài)。當心臟負荷突然增加時,冠狀動脈不能相應擴張以滿足心肌需血量;或是各種原因引起冠狀動脈痙攣,不能滿足心肌需血量,心肌在缺血、缺氧情況下產生的代謝產物,刺激心臟內的傳入神經末梢而產生心絞痛。勞累、情緒激動、飽食、受寒、急性循環(huán)衰竭是其發(fā)生的誘因。
(二)臨床表現
1.癥狀陣發(fā)性胸痛或心前區(qū)不適是典型心絞痛的特點。
(1)疼痛部位:以胸骨體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區(qū)?煞派渲磷蠹纭⒆蟊蹆葌,甚至可達左手無名指和小指。
(2)疼痛性質:常為壓迫感、發(fā)悶、緊縮感也可為燒灼感,偶可伴有瀕死感。病人可因疼痛而被迫停止原來的活動,直至癥狀緩解。
(3)持續(xù)時間:多在3~5分鐘內,一般不超過15分鐘。
(4)緩解方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幾分鐘內緩解。
(5)誘發(fā)因素:常由于體力勞動或情緒激動時、飽餐、寒冷、吸煙、心動過速、休克等情況而誘發(fā)。
2.體征:發(fā)作時可有心率增快,暫時血壓升高、冷汗、面色蒼白、表情焦慮等。有時出現第四或第三心音奔馬律。也可有心尖部暫時性收縮期雜音,出現交替脈。
(三)輔助檢查
1.心電圖檢查:發(fā)作期可見ST段壓低>0.1mV,T波低平或倒置。
2.冠狀動脈造影:可發(fā)現冠狀動脈系統病變的范圍和程度,當管腔直徑縮小70%~75%以上時,將嚴重影響心肌供血。
3.運動負荷試驗:運動中出現典型心絞痛,心電圖有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壓低≥0.1mV,持續(xù)2分鐘即為運動負荷試驗陽性。
(四)治療原則
1.心絞痛發(fā)作期治療
(1)發(fā)作時立刻休息。一般病人在停止活動后癥狀即可緩解。
(2)應用硝酸酯制劑:是最有效、作用最快終止心絞痛發(fā)作的藥物,可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同時擴張外周血管,減輕心臟負擔而緩解心絞痛。如舌下含化硝酸甘油0.3~0.6mg,1~2分鐘開始起效,作用持續(xù)30分鐘左右;或舌下含化硝酸異山梨醇酯5~10mg,2~5分鐘起效,作用持續(xù)2~3小時。
2.緩解期治療去除誘因
(1)盡量避免已確知的誘發(fā)因素。
(2)使用硝酸酯制劑,如硝酸異山梨醇酯等。
(3)應用β受體阻滯劑,以減慢心率,降低血壓,減低心肌收縮力和耗氧量,預防心絞痛的發(fā)作。
(4)應用鈣離子拮抗劑,如硝苯地平、地爾硫
等。抑制鈣離子進入細胞內,從而抑制心肌收縮,減少心肌耗氧。
(5)應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藥物如腸溶阿司匹林等。
(五)護理措施
1.一般護理
心絞痛發(fā)作時應立即停止活動,同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緩解期可適當活動,避免劇烈運動。
2.觀察藥物不良反應
應用硝酸甘油時,囑咐病人舌下含服,或嚼碎后含服,應在舌下保留一些唾液,以利藥物迅速溶解而吸收。含藥后應平臥,以防低血壓的發(fā)生。服用硝酸酯制劑后常有頭脹、面紅、頭暈、心悸等血管擴張的表現,一般持續(xù)用藥數天后可自行好轉。
3.飲食護理
宜低熱量、低動物脂肪、低膽固醇、少糖、少鹽、適量蛋白質、纖維素和豐富的維生素飲食。
二、急性心肌梗死
(一)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在冠狀動脈嚴重狹窄的基礎上,一旦心肌需血量猛增或冠狀動脈血供銳減,使心肌缺血達1小時以上,即可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
研究證明,多數心肌梗死是由于粥樣斑塊破潰、出血、管腔內血栓形成,使管腔閉塞。還有部分病人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斑塊內或其下出血或血管持續(xù)痙攣,也可使冠狀動脈完全閉塞。
(二)臨床表現
1.先兆表現
約半數以上病人發(fā)病數日或數周前有胸悶、心悸、乏力、惡心、大汗、煩躁、血壓波動、心律失常、心絞痛等前驅癥狀。以新發(fā)生的心絞痛,或原有心絞痛發(fā)作頻繁且程度加重、持續(xù)時間長、硝酸甘油效果不好為常見。
2.主要癥狀
(1)疼痛:為最早、最突出的癥狀,其性質和部位與心絞痛相似,但程度更劇烈,伴有煩躁、大汗、瀕死感。一般無明顯的誘因,疼痛可持續(xù)數小時或數天,經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無效。
(2)全身癥狀:一般在發(fā)生疼痛24~48小時后,出現發(fā)熱、心動過速、白細胞計數增高、紅細胞沉降率增快。一般發(fā)熱體溫在38℃左右,多在1周內恢復正常。
(3)心源性休克。
(4)心律失常:約有75%~95%的病人發(fā)生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各種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見,多發(fā)生于病后1~2日內,前24小時內發(fā)生率最高,也最危險。前壁心肌梗死,易發(fā)生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動過速,頻發(fā)性、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縮,RonT期前收縮等,心室顫動常是急性心肌梗死致死原因。下壁心肌梗死常易發(fā)生慢性心律失常,如房室傳導阻滯等,并伴有血壓下降。
(5)心力衰竭。
3.體征
心率增快或變慢,心尖部可聞舒張期奔馬律,心音減低。除極早期血壓可增高外,幾乎所有病人血壓下降。有左心衰竭和休克的相應體征。
4.并發(fā)癥
栓塞、乳頭肌功能不全(最常見)、心室膨脹瘤、心臟破裂等。
(三)輔助檢查
1.心電圖:首選
心梗三大特征及演變
1)心肌缺血:--T波改變(倒置);
2)心肌損傷:--ST段弓背上抬;
3)心肌壞死:--病理性Q波。
2.血心肌壞死標記物增高:診斷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標
(1)肌紅蛋白起病后2小時內升高,12小時內達到高峰,24~48小時恢復正常。
(2)肌鈣蛋白Ⅰ或T起病后3~4小時升高。肌鈣蛋白Ⅰ11~24小時達到高峰,7~10天恢復正常。肌鈣蛋白T24~48小時達到高峰,10~14天恢復正常。
最具有診斷意義。
3.血清心肌酶測定:出現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肌酸磷酸激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乳酸脫氫酶升高,其中肌酸磷酸激酶是出現最早、恢復最早的酶。
4.發(fā)病24~48小時后白細胞計數升高(10~20)×109/L,中性粒細胞增多,嗜酸性粒細胞減少;紅細胞沉降率增快;C反應蛋白增高。
(四)治療原則
1.一般治療
(1)休息:急性期絕對臥床休息。
(2)監(jiān)護。
(3)吸氧。
(4)抗凝治療:無禁忌證病人嚼服腸溶阿司匹林150~300mg,連服3日,以后改為75~150mg/d,長期服用。
2.解除疼痛
哌替啶50~100mg肌內注射或嗎啡5~10mg皮下注射,或罌粟堿30~60mg肌內注射。也可用硝酸甘油靜脈點滴。
3.心肌再灌注
溶栓療法(尿激酶、鏈激酶或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靜脈滴注)、經皮腔內冠狀動脈成形術、支架置入術等。
4.心律失常處理
室性心律失常應立即給予利多卡因靜脈注射;發(fā)生室顫時立即實施電復律;對房室傳導阻滯,可用阿托品、異丙腎上腺素,嚴重者需安裝人工心臟起搏器。
5.控制休克補充血容量。
6.治療心力衰竭。
(五)護理措施
1.保證身心休息
急性期絕對臥床,減少心肌耗氧,緩解疼痛。
2.改善活動耐力
給病人制訂逐漸活動計劃。
3.病情觀察
發(fā)現心律失常特別是室性心律失常和嚴重的房室傳導阻滯、休克的發(fā)生,及時報告醫(yī)師處理。
4.防止便秘護理
向病人強調預防便秘的重要性,食用富含纖維食物,注意飲水,遵醫(yī)囑長期服用緩瀉劑,保證大便通暢。必要時應用潤腸劑、低壓灌腸等。
5.飲食護理
合理飲食低熱量、低脂、低膽固醇,總熱量不宜過高,以維持正常體重為度。
6.用藥護理
應用抗凝藥物如阿司匹林、肝素,使用過程中應嚴密觀察有無出血傾向。應用溶栓治療時應嚴密監(jiān)測出凝血時間和纖溶酶原,防止出血。
7.經皮腔內冠狀動脈成形術術后護理
防止出血與血栓形成,停用肝素4小時后,復查全血凝固時間,凝血時間在正常范圍之內,拔除動脈鞘管,壓迫止血,加壓包扎,病人繼續(xù)臥床24小時,術肢制動。
急性心梗重點總結
1.大部分心梗的病因:冠脈內斑塊破裂,血栓形成。
2.左心室前壁--是心肌梗死最常發(fā)生的部位。
3.心肌梗死早期(24小時內)死亡主要由于: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縮,首選:利多卡因。
4.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最易合并房室傳導阻滯和束支傳導阻滯。
5.緩解急性心肌梗死劇烈疼痛效果最好的是:嗎啡。
6.心梗心電圖、酶學改變、并發(fā)癥、治療。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