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言文閱讀:21-29小題,共30分。
21、 (三)閱讀《李將軍列傳》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1-29小題:
廣嘗與望氣王朔燕語曰:“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十人;而廣不為后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朔日:“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廣曰:“吾嘗為隴西守,羌嘗反,吾誘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詐而同日殺之。至今大恨獨此耳!彼吩唬骸暗溎笥跉⒁呀,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
將這段文字中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
“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
“禍莫大于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
22、 找出原文語句中對李廣不得封侯的幾種解釋。(4分)
23、 這段文字表現(xiàn)了司馬遷怎樣的寫作精神?(2分)
24、(一)閱讀《寡人之于國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4-32小題:
粱惠王日:“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解釋這段文字中加點字的含義。(4分)
于:
焉:
兇:
加:
25、 這段文字在全文論證結構中起什么作用?(4分)
26、 梁惠王自認為“盡心”,卻為何“民不加多”?(2分)
27、(一)閱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回答27-35小題: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找出詩中的夸張句和比喻句,并說明其表達作用。(4分)
28、 詩中大力描寫西域的寒冷有何用意?(4分)
29、 詩中哪幾句是描寫人寒冷的感受?(2分)
三、現(xiàn)代文閱讀:30-38小題,共30分。
30、(一)閱讀《風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0-38小題:
“好香的干菜,——聽到了風聲了么?”趙七爺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對面說。
“皇帝坐了龍庭了!逼呓镎f。
七斤嫂看著七爺的臉,竭力陪笑道,“皇帝已經坐了龍庭了,幾時皇恩大赦呢?,,
“皇恩大赦? ——大赦是慢慢的總要大赦罷!逼郀斦f到這里,聲音忽然嚴厲起來,“但是你
家七斤的辮子呢,辮子?這倒是要緊的事。你們知道:長毛時候,留發(fā)不留頭,留頭不留發(fā).……”
七斤嫂站起身,自言自語地說,“這怎么好呢?這樣的一班老小,都靠他養(yǎng)活的人,……”
趙七爺搖頭道,“那也沒法。沒有辮子,該當何罪,書上都一條一條明明白白寫著的。不管
他家里有些什么人!
七斤嫂聽到書上寫著.可真是完全絕望了……
這段文字中運用的主要描寫手法是什么?(4分)
31、 這段話顯示了趙七爺什么心理?反映了他怎樣的性格?(4分)
32、 在聽趙七爺的一番話前后,七斤嫂心理有何變化?(2分)
33、(三)閱讀《麥琪的禮物》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3-41小題:
那三位麥琪,諸位知道,全是有智慧的人——非常有智慧的人——他們帶來禮物,送給生在馬槽里的圣子耶穌。他們首創(chuàng)了圣誕節(jié)饋贈禮物的風俗,他們既然有智慧,他們的禮物無疑也是聰明的,可能還附帶一種碰上收到同樣的東西時可以交換的權利。我的拙筆在這里告訴了諸位一個沒有曲折、不足為奇的故事:那兩個住在一間公寓里的笨孩子,極不聰明地為了對方犧牲了他們一家最寶貴的東西。但是,讓我們對目前一般聰明人說最后一句話,在所有饋贈禮物的人當中,那兩個人是最聰明的。在一切授受禮物的人當中,像他們這樣的人也是最聰明的。無論在什么地方,他們都是最聰明的,他們就是麥琪。
文中“麥琪”的含義是什么?(2分)
34、 分析“全是有智慧的人——非常有智慧的人——他們帶來禮物……”一句中破折號的作用。(4分)
35、 怎樣理解“在所有饋贈禮物的人當中……像他們這樣的人也是最聰明的”?(4分)
36、 (二)閱讀《再別康橋》中的一段文字,并回答36-44小題: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一句反映了詩人怎樣復雜的情感?(4分)
37、 “不帶走一片云彩”表現(xiàn)詩人什么樣的姿態(tài)?(4分)
38、 《再別康橋》最后一節(jié)詩與第一節(jié)略有重復,主要表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2分)
四、作文(50分)
39、題目:團圓
要求:
A.必須寫成以議論為主的文章;
B.不能少于800字;
C.字跡工整,卷面整潔。
編輯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