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開辟
[單選](1)從八七會議到中共六大前后,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毛澤東不僅在實踐中首先把革命的進攻方向指向農村,而且從理論上闡明了武裝斗爭的極端重要性和農村應當成為黨的工作中心的思想,回答了紅色政權存在和發(fā)展的原因及條件,闡述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提出了以鄉(xiāng)村為中心的思想。
[多選、簡答](2)紅色政權存在和發(fā)展的原因和條件
、僦袊菐讉帝國主義國家間接統(tǒng)治的政治經濟發(fā)展極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國。(根本原因)
、趪窀锩挠绊。
③全國革命形勢的繼續(xù)向前發(fā)展和相當力量的正式紅軍的存在。
、芄伯a黨組織的堅強有力和各項政策的正確貫徹執(zhí)行。
(3)紅軍反“圍剿”作戰(zhàn)的勝利。
(4)根據地土地革命的開展,土地革命路線、方針、政策的完善。
(5)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文化戰(zhàn)線的反“圍剿”斗爭。
三、中國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1.土地革命戰(zhàn)爭的發(fā)展及其挫折
[多選、簡答、論述](1)中國共產黨發(fā)動和開展的土地革命
①農民土地問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個基本問題。開展土地革命,就是要消滅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革命是紅軍反“圍剿”勝利和革命根據地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黨的主要任務就是發(fā)動和開展土地革命。
、1928年12月,毛澤東在井岡山主持制定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土地法,首次肯定了廣大農民獲得土地的權利。
③1929年4月,將“沒收一切土地”改為“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保護了中農的利益。
、1931年2月,毛澤東明確規(guī)定農民已經分得的田歸農民個人所有,廢除了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實現了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菝珴蓶|等人還規(guī)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階級路線,即堅定地依靠貧農、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yè)者,消滅地主階級;土地分配方法,即以鄉(xiāng)為單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礎上,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土地革命的開展,充分調動了根據地農民發(fā)展生產和參軍參戰(zhàn)的積極性。
[多選、簡答、論述](2)土地革命前中期中國共產黨內出現的三次“左”傾錯誤及其原因、危害
、俦憩F: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傾盲動錯誤,認為革命形勢在不斷高漲,盲目要求“創(chuàng)造總暴動的局面”。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地認為中國革命乃至世界革命進入高潮,盲目要求舉行全國暴動和集中紅軍力量攻打和奪取武漢等中心城市。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陳紹禹(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
、谠颍喊似邥h以后,黨內一直存在著的濃厚的近乎拼命的沖動。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準備不足,理論素養(yǎng)還不高,實踐經驗也很缺乏。共產國際的干預以及對王明的全力支持,更使許多人失去了識別和抵制能力。
、畚:Γ毫鶎盟闹腥珪螅h在國統(tǒng)區(qū)的工作混亂,組織遭到嚴重破壞;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繼續(xù)推行“左”傾錯誤;白區(qū)黨的工作遭到破壞,臨時中央政治局遷到中央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長征。
2.遵義會議與中國革命的歷史性轉折
[單選](1)中央紅軍實施戰(zhàn)略大轉移,長征初期紅軍的嚴重損失。毛澤東正確主張得到多數人的贊同,紅軍轉向貴州進軍。遵義會議集中全力解決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在極其危機的情況下挽救了黨和紅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領導,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多選、簡答、論述](2)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
①挽救了中國共產黨、挽救了中國工農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陂_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領導。
、鄢蔀橹袊伯a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軜酥局袊伯a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3.紅軍三大主力部隊勝利完成長征
[單選](1)中央紅軍長征的起止時間是: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紅軍長征起止時間是: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多選、簡答、論述](2)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
、偎鬯榱藝顸h“圍剿”紅軍、消滅革命力量的企圖,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
、谕ㄟ^長征,把中國革命的大本營放在了西北,這為迎接中國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準備了條件。
、坶L征保存并錘煉了中國革命的骨干力量。
、荛L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種。
、蓍L征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
相關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