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宋初王禹偁所屬的詩派是( )
a.“白體”詩派 b.“昆體”詩派
c.“晚唐體”詩派 d.江西詩派
2.楊萬里詩歌創(chuàng)作中最為出色的詩體是( )
a.樂府 b.古風 c.律詩 d.絕句
3.姜夔詞以表現(xiàn)文人士大夫意趣為主,他所創(chuàng)立的詞派是( )
a.大晟詞派 b.豪放詞派
c.清雅詞派 d.婉約詞派
4.吳文英詞的藝術特點是( )
a.“清空”、“騷雅” b.“如七寶樓臺”
c.自然飄逸 d.清新明快
5.宋代江湖派詩人的創(chuàng)作傾向是( )
a.崇尚昆體 b.崇尚白體
c.“資書以為詩” d.“捐書以為詩”
6.嚴羽詩論的一個重要內容是( )
a.“別是一家”說 b.“文道一體”說
c.“活法”說 d.“興趣”說
7.現(xiàn)存遼詩中,寺公大師的作品《醉義歌》被耶律楚材稱為( )
a.“長歌” b.“慢調” c.“精品” d.“絕唱”
8.白樸的著名雜劇《梧桐雨》直接取材于( )
a.《長恨歌》 b.《琵琶行》
c.《鶯鶯傳》 d.《李娃傳》
9.元代作家尚仲賢的著名雜劇是( )
a.《趙氏孤兒》 b.《柳毅傳書》
c.《李逵負荊》 d.《秋胡戲妻》
10.關漢卿《竇娥冤》的題材類型屬于( )
a.歷史劇 b.愛情喜劇
c.公案劇 d.神仙道化劇
11.元代詩人范梈寫得較好的一些作品是( )
a.長篇歌行 b.七言絕句
c.七言律詩 d.五言律詩
12.高啟詩歌兼師漢魏以來各家詩人之長,其詩風尤近于( )
a.陶淵明 b.李白 c.杜甫 d.蘇軾
13.明代公安派文學主張的核心是( )
a.性靈說 b.童心說
c.情真說 d.神韻說
14.王磐的散曲《朝天子·詠喇叭》諷刺的是( )
a.封建皇帝 b.朝廷宦官
c.地方官僚 d.社會寄生分子
15.魯迅對《金瓶梅》的一句評語是( )
a.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tài),加以鋪張描寫,幾乎改觀
b.雖命意在于匡世,似與諷刺小說同倫
c.雖述變幻恍惚之事,亦每雜解頤之言
d.著此一家,即罵盡諸色
16.凌濛初的別號是( )
a.茂苑野史氏 b.顧曲散人
c.空觀主人 d.黑憨子
17.下列劇目屬于明中期傳奇的是( )
a.《香囊記》 b.《浣紗記》
c.《義俠記》 d.《中山狼》
18.在清人宗法唐人的詩路中,開導先路的詩人是( )
a.錢謙益 b.吳偉業(yè) c.吳嘉紀 d.屈大均
19.清代重振和延續(xù)晚明公安派思想的詩人是( )
a.沈德潛 b.翁方綱 c.袁枚 d.厲鶚
20.朱彝尊詞的創(chuàng)作追求是( )
a.師法姜夔、張炎,醇雅清麗 b.師法周邦彥,典雅精工
c.師法柳永,以賦為詞 d.師法蘇辛,豪放蒼涼
21.清初“學人之文”的基本創(chuàng)作傾向是( )
a.注重散文的藝術審美價值 b.注重散文的思想與社會意義
c.注重散文的章法和結構 d.注重散文的節(jié)奏和色彩
22.劉大櫆對方苞“義法”古文理論的主要發(fā)展是( )
a.全面發(fā)展,提出義理、考據、辭章的綜合要求
b.偏重“法”,探討“神氣”、“音節(jié)”、“字句”三者之間的關系
c.偏重“義”,討論散文如何貫穿程朱理學問題
d.偏重風格,把文風歸納為“陽剛”和“陰柔”兩大類
23.被歌德譽為“更明朗、更純潔,也更合于道德”的才子佳人小說是( )
a.《玉嬌梨》 b.《春柳鶯》
c.《雪月梅》 d.《好逑傳》
24.在從《金瓶梅》至《紅樓夢》的發(fā)展進程中,具有承先啟后重要作用的作品是( )
a.《林蘭香》 b.《歧路燈》
c.《醒世姻緣傳》 d.《杏花天》
25.戲劇創(chuàng)作中能將詩歌意境運用于戲曲意境中的戲劇家是( )
a.李漁 b.蔣士銓 c.唐英 d.楊潮觀
26.同光體詩人鄭孝胥的詩風被陳衍評為( )
a.險奧僻澀 b.聱牙鉤棘
c.清蒼幽峭 d.精工典麗
27.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曾國藩提倡的是( )
a.經世文 b.邏輯文
c.魏晉文 d.桐城文
28.譚嗣同的著名文章《以太說》屬于( )
a.翻譯文字 b.報章文體
c.域外游記 d.科幻小說
29.近代散文作家嚴復的翻譯名著是( )
a.《天演論》 b.《警世鐘》
c.《原強》 d.《扶桑游記》
30.《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屬于( )
a.公案小說 b.歷史小說
c.譴責小說 d.政治小說
相關推薦:2009年10月全國各省市自學考試成績查詢匯總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