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人本主義美學
4.2.審美經驗
4.3.本質直觀
4.4.超驗世界
4.5.感知
4.6.同化——調節(jié)律
4.7.審美態(tài)度
4.8.先驗想象力
4.9.審美距離
4.10.反思判斷力
4.11.準主體
參考答案
4.1.人本主義美學與科學主義美學相對,是現代西方美學的兩大類型之一。它把關學建立在人文科學或精神科學的方法論基礎上,其中包括直觀主義和解釋學兩大傳統(tǒng)。代表人物有柏格森、海德格爾等。
4.2.審美經驗指的是人們在與對象的審美關系當中,構成并評價審美對象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通過審美的愉悅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義和人生的真諦,因而構成了人生實踐的一種重要形式。
4.3.本質直觀是審美經驗直觀性的一個方面,審美經驗能夠有效地把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統(tǒng)一起來,既能夠把握事物的現象,又能構揭示事物的本質。
4.4.審美經驗中的超驗世界是通過本質直觀認識的,通過象征的方式來把握的世界,超越了“再現客體”這一層面,體現了藝術創(chuàng)造者的終極關懷,震撼著主體的精神世界,實現了藝術的縱向超越。
4.5.感知是感覺和知覺的總稱,感覺是對于對象的個別屬性的把握,知覺則能夠通過對于感覺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達到對于對象的完整把握。感覺本身是社會化的產物,其中視覺和聽覺的作用尤其大。
4.6.根據皮亞杰的發(fā)生認識論:認知結構是一個不斷建構的過程,一旦一種結構形成認知圖式,就試圖用它來同化對象,但無法同化時,就設法調節(jié)認知結構,形成新的認知圖式。個體和人類的審美經驗的產生發(fā)展部是同化——調節(jié)辯證關系的產物,它是審美經驗的生成規(guī)律。
4.7.審美態(tài)度指的是主體在擺脫了日常的功利和實用態(tài)度之后,所產生的一種觀照、欣賞的態(tài)度。
4.8.先驗想象力在根本上為審美對象的構成提供了前提條件,提供了對事物觀察必需的時間與空間的能力,打破了主體與客體渾然一體的狀態(tài)。
4.9.審美距離是由瑞士心理學家布洛提出的一個審美心理學概念,指的是主體在審美活動中必須與對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離。
4.10.反思判斷力是康德的美學概念,指的是從特殊的事物和感受出發(fā)去尋找普遍的概念、規(guī)律,它能夠達到普遍性是因為它只涉及對象的形式而不是質料。
4.11.審美對象的特殊存在方式實際上使它自己成為了一種準主體,主體與審美對象之間會發(fā)生精神交流,使得審美活動達到一種深度的體驗。但我們這里所說的準主體卻并不是指實際存在的作者而言的。這個主體是我們完全以審美對象為依據而構造出來的。就藝術作品而言,由于它總是作家的意識活動的結果,我們自然也可以在閱讀中進行一種模仿性的意識行為,即在自己的意識中重新開始作家的思想行為,這樣,我們就能夠發(fā)現他的感覺和思維方式,由此回溯到作者的自我。
掃描二維碼關注"zikao566"微信,獲取最新自考成績、自考報名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