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語后置句(倒裝句)
在現(xiàn)代漢語中,定語是修飾和限制名詞的,一般放在中心詞前,這種語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況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詞后。定語放在中心詞后面,用“者”煞尾,構(gòu)成定語后置的形式。那么,在翻譯的時候,要注意把后置定語提到中心詞前面去翻譯。
求人可使報秦者。(《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尋找可以出使秦國回來復(fù)命的人”
荊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戰(zhàn)》)譯文:“荊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
四方之士來者。(《勾踐滅吳》)譯文:“四方前來投奔吳國的士人”
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驢》)譯文:“村中有個喜歡多事的年青人”
馬之千里者(《馬說》)譯文:“千里馬”
石之鏗然有聲者。(《石鐘山記》譯文:“鏗然有聲的石頭”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xué)》)譯文:“蚯蚓沒有尖利的爪牙和強健的筋骨”
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shù)萬人。譯文:“等到了陳這個地方,有六七百輛車,千多名騎兵,數(shù)萬名士兵”
狀語后置句(倒裝句)
在現(xiàn)代漢語中狀語置于謂語之前,若置于謂語之后便是補語。但在文言文中,處于補語的成分往往要以狀語來理解,即翻譯時大多數(shù)時候要提到謂語前面去翻譯。
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傳序》)譯文:“把箭放回先王靈位之前,稟告大功告成”
請其矢,盛以錦囊(《伶官傳序》)譯文:“并請出那三枝箭,裝進(jìn)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伶官傳序》)譯文:“當(dāng)莊宗用繩索捆綁燕王父子”
申之以孝悌之義(《寡人之于國也》)譯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們反復(fù)講述”
被動用法:
吾常見笑于大方之家:“于”表被動,“見”表被動。
為所殺:為所:固定句式,表示被動。譯“被武人殺害”。
“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用“被”表被動
使動句:
“既來之,則安之”,“來”使動用法,譯為“使……到來”,“安”使動用法,譯為“使……安定”。
來丕豹、公孫支于晉:“來”,使動用法,“使……到來”
強公室、杜私門:“強”,使動用法,“使……強大”
卻賓客以業(yè)諸侯:“業(yè)”,使動用法,“使……成就功業(yè)”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譯為“使……興盛”,“使……滅亡”
非有能碩茂之也:碩、茂,形容詞使動用法,使……碩大,使……茂盛。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早、蕃,使動用法,使……提早,使……增多
意動句:
“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少”意動用法,譯為“以……為少”,“認(rèn)為……少”,“輕”意動用法,譯為“以……為輕” ,“認(rèn)為……輕”。
駝業(yè)種樹 業(yè):名詞的意動,以……為業(yè)
胡兵終怪之,不敢擊:怪,意動用法,“以……為怪”,“認(rèn)為……很奇怪”。
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苦,意動用法,“以……為苦”,“認(rèn)為……很痛苦”。
其他詞性活用:
(1)名詞作動詞:
七十者衣帛食肉:衣,名詞活用為動詞,“穿”
然而不王者:王,名詞活用為動詞,“實現(xiàn)王道”
函梁君臣之首:函,名詞“木匣”,在這里活用作動詞,譯成“用木匣裝”
名我固當(dāng) : 名:動詞,稱名。固,確實。當(dāng),恰當(dāng)。
漢下廣吏:把李廣交給執(zhí)法官吏審查。下:作動詞,“把……交給…….”
(2)名詞作狀語
旦視而暮撫 :旦,暮,名詞作狀語,在早晨,在晚上
4、修辭:
要求掌握比喻、比擬、對偶、排比、夸張、層遞、反復(fù)、設(shè)問、反詰等修辭。
看到問“修辭手法是什么”,腦子里馬上就閃現(xiàn)出這9種手法。
“層遞”在《論毅力》出現(xiàn);
看看句子中有沒有?號(問號),如果有,不是“設(shè)問”,就是“反詰”
看看句子里有沒 有連排的地方,有連排的地方,不是“排比”,就是“對偶”
在詩歌中,出現(xiàn)重復(fù)性的句子,就是“反復(fù)”
夸張是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擴大或縮小
如果以上情況全沒有,那就不是“比喻”,就是“比擬”了。比喻一般有個標(biāo)志性的字: “像”“如”;把物品賦予人的性格,人的生命的手法是“比擬”。
相關(guān)推薦:2009年成人高高等學(xué)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英語)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