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理解分為三部分,詞匯理解,長篇閱讀和仔細閱讀。分值比例占最高的是仔細閱讀,所以大家在備考的時候要分清主次。
1 先看題目,再看問題,最后看文章
40分鐘做四篇文章的時間相對比較緊張,有的同學是“4+5”或者是“5+4”的模式(適用于仔細閱讀),也就是四分鐘的時間看文章,五分鐘做題目;或者是五分鐘看文章,四分鐘做題目,這個相對不是特別合理。
建議大家一個時間比例,“1+4+4”的模式。一分鐘時間把后面的題目看一下,分別是考什么方向,考詞匯,還是考推理,還是考細節(jié)。接下來用四分鐘左右時間把文章看一下,然后再用四到五分鐘時間把后面的題目做完。只要你第一分鐘是有效的,看文章之后,就會非常有方向感。如果看文章是有方向感的,后面做題目,當然也非常有效。另外建議大家,在做題過程中,要回到文章,分析相關內(nèi)容,防止用主觀印象來做題。
2 用40分鐘做4篇文章
按照以前的一些考試經(jīng)歷來講,用40分鐘做四篇文章,這個時候的正確率是最高的。
那這40分鐘應該如何分配呢?不妨試試“22+18”這個概念。也就是說,我們用22分鐘左右的時間,來完成前兩篇文章。后兩篇文章,考生的做題速度會比較快,很多考生可以用7-8分鐘做完一篇文章。不管怎么講,“22+18”的時間概念是比較合理的。這會對我們的考試心理狀態(tài),有一種比較好的調(diào)節(jié)。
3 調(diào)整速度,不要過快/過慢
在做題過程中,很多伙伴總是怕時間不夠,所以總是拼命往下做。導致的結(jié)果是,感覺什么都沒看懂就開始做題了。這樣再回到文章去分析文章本身,導致的結(jié)果就是時間被浪費了。所以你就明白,過于求快,實際上結(jié)果是變慢了。建議大家在考試過程當中邊看邊做一些標記,文章中哪個地方是轉(zhuǎn)折性的語言,哪個地方是因果關系,或者是比較關系等等。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閱讀太慢。有的同學看文章,都是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往下看,視野的寬度比較窄。建議慢慢擴展看文章的視野,比方說每一眼看下去,能夠看兩到三個單詞,后來可以擴展到四到五個。
4 注重“關系詞”
文章中,常常有很多“關系詞”。有表示觀點性的語言,有表示結(jié)論性的語言,近幾年,表示結(jié)論性的語言考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了。如果你發(fā)現(xiàn)文章里面有一句話是結(jié)論性的語言,它有可能會考題。如果文章里,有一連串的專有名詞,這些名詞限定或者是說明一個問題,那么你可以放心大膽地跳過了,因為這些專有名詞是沒有意義的。
5 排除干擾項
有一些選項,如果簡單的話,這個信號和文章重疊的比較多,一般是對的,如果考得比較難,和文章信號重復的越多,或者是越相似的選項,一般是錯的?傊绻憧吹筋}中很多信號和文章是雷同的,你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盲目選擇!
出的最難的一種是需要你選擇最佳選項的題。這類選項是考生錯誤率比較高的。這類題會讓你產(chǎn)生一種錯覺,覺得“這個也是合理的,那個也是合理的”,讓你左右為難。但你要明白,我們選一個最佳選項而不選一個正確答案。很多選項都錯,或者是四個選項都錯或者是都對,我們選擇一個最佳選項。
6 給自己降低難度
如果你在做題的時候遇到幾種情況,你可以直接排除,給自己降低難度:
如果某一個選項,無論是細節(jié)還是觀點,和文章的主題是比較相近的,那么這個選項一般極有可能是對的。反過來,如果上面這些和文章的主題相距甚遠,或者你選的答案非常膚淺的話,一般是干擾性選項;
如果題目是考特別細的話題,那么它的某一個選項范圍很大,具有概括性,這樣的選項就是錯誤的;
如果一個選項特別絕對化,特別程度很高,特別絕對,這樣的選項十有八九是一個干擾選項。
7 平時注重錯題的積累
很多伙伴對錯誤是不總結(jié)的,導致的結(jié)果是他以后該錯的還得錯,類似的錯誤還得犯。如果你把每道做錯的題總結(jié)一下,把錯誤的原因羅列一下,就明白,你就會發(fā)現(xiàn),錯誤的原因是有共同原因的,有一個普遍規(guī)律,把這個規(guī)律掌握了,以后就不會錯了。
8 總結(jié)>刷題
有一個伙伴,備考四六級時買了十本參考書,每本書已經(jīng)做過兩遍,任何真題可以把這個答案告訴你,但是就是過不了。因為他犯了“試圖只想通過做題提升能力”的大忌。做題在于能力的檢測,想要了解自己的水平有多高,光檢測是沒有意義的,所以你必須總結(jié)—— 第一,要總結(jié)剛才提到的錯誤。第二,要總結(jié)的是單詞。如果時間有限,一定把閱讀真題上的單詞背一下。第三,要總結(jié)的是難句。如果一個句子很難,你看了兩遍沒有看懂,說明這達到了能力的局限。你需要分析這個句子的結(jié)構(gòu),做一個解剖和細分,不斷的理解、背誦,最好是模仿。
萬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萬題庫英語四六級考試"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