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輿論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進行抨擊。對成型制度進行反思本來也不是壞事,但必須指出的是,有些分析并沒有厘清因果關系,頗為偏頗,論述的假設前提也與筆者在大學內了解的情況不一樣。故略談些不同觀點,以冀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真正的問題。
首先要正視這樣的事實:由于我國教育體制本身的特點,學生們在經(jīng)歷了緊張的高中學習和高考壓力進入大學校園后,一下子出現(xiàn)“無人督促”的真空狀態(tài),學習勁頭松懈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不翻一頁書,絕非罕見。學習積極性降低,混子日的大有人在,名校也概莫能外。不信的話,可以到高校里看看。
在這種狀況下,“為了通過四六級考試而不得不擠占了大量的專業(yè)學習時間”,實際上是個假命題。因為大學生們并不像高中生那樣處于高負荷狀態(tài),各科學習時間此消彼長。實際情況是:因為平時花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并不多,考前臨時突擊,所以很難通過考試。相比之下,盡管專業(yè)課的學習時間也少,但由于專業(yè)課是系里老師命題,不會太與學生為難,反倒比英語四級,甚至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思想這樣的公共課程更易通過。
再看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到底有多難。高考英語要求的詞匯量是3000左右,而四級考試要求4000左右的詞匯量,考試題型也與高考基本相似。雖說近年來大學擴招可能導致大學生整體質量下降,但一個像樣的大學生高考英語成績總不至太差。在此基礎上,4年學習1000多個新單詞,平均每天不到一個,并非難事。能說英語四級考試是強人所難嗎?通過這樣一個考試,何須占去數(shù)年光陰?筆者想問一句,你盡力了嗎?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之所以考試中中大量出現(xiàn)59分現(xiàn)象,并非大家口誅筆伐的選擇題題型問題。據(jù)評卷老師介紹,考試中如果有一部分得分太低,別的部分得分再高也難及格。影響考生最終得分的這部分試題,就是相對最能體現(xiàn)考生實際能力的主觀題:作文。少數(shù)人做不好選擇題,作文又文理不通,結果及格不了就反誣考試不合理,豈不荒唐。其實,并非英語四六級考試占用了大量時間以至于耽誤了專業(yè)課學習,而是總體學習時間太少。專業(yè)課好混,于是馬虎學學,到最后自然發(fā)現(xiàn)沒學好。將其怪罪于英語考試,實在不該。
四、六級考試命題試卷中的每一道題目,在實際使用前都要經(jīng)過“命題———初審———預測———計算機試題項目分析———復審———構卷”的漫長而復雜的過程,這個周期往往長達1年零4個月之久。其科學性、嚴密性和可比性,絕非有些人說的那樣不堪一擊。像香港中文大學這樣嚴肅的學習機構,在研究生申請時,除了TOEFL、GRE、GMAT以外,也認同將四、六級考試當作英語能力的證明。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英語四、六級考試也需要不斷改革,但各界在批評的時候,不妨先到大學里去調查一下,看看其中的因果關系如何,冷靜分析分析,而不是劈頭蓋腦將其說得一無是處。
近年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通過率下降,一是擴招所致,二是引入了更能考查能力的聽力,而不是考試本身越發(fā)不合理。讓人擔憂的大學生學習勁頭衰減現(xiàn)象,并不是改革英語考試所能改變的,迫切需要有識之士尋找對策。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