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存儲器系統(tǒng)
概述:
計算機中的存儲系統(tǒng)是用來保存數據和程序的。對存儲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存儲容量要大、存取速度快、成本價格低。為了滿足這一要求,提出了多級存儲體系結構。一般可分為高速緩沖存儲器、主存、外存3個層次,有時候還包括CPU內部的寄存器以及控制存儲器。
衡量存儲器的主要因素:存儲器訪問速度、存儲容量和存儲器的價格;
存儲器的介質:半導體、磁介質和光存儲器。
存儲器的組成:存儲芯片+控制電路(存儲體+地址寄存器+數據緩沖器+時序控制);
存儲體系結構從上層到下層離CPU越來越遠、存儲量越來越大、每位的價格越來越便宜,而且訪問的速度越來越慢
存儲器系統(tǒng)分布在計算機各個不同部件的多種存儲設備組成,位于CPU內部的寄存器以及用于CU的控制寄存器。內部存儲器是可以被處理器直接存取的存儲器,又稱為主存儲器,外部存儲器需要通過I/O模塊與處理器交換數據,又稱為輔助存儲器,彌補CPU處理器速度之間的差異還設置了CACHE,容量小但速度極快,位于CPU和主存之間,用于存放CPU正在執(zhí)行的程序段和所需數據。
整個計算機的存儲器體系結構可以用下面的圖來說明:
通常衡量主存容量大小的單位是字節(jié)或者字,而外存的容量則用字節(jié)來表示。字是存儲器組織的基本單元,一個字可以是一個字節(jié),也可以是多個字節(jié)。
信息存取方式:信息的存取方式影響到存儲信息的組織,常用的有4種,
◆順序存取
存儲器的數據是以記錄的形式進行組織,對數據的訪問必須按特定的線性順序進行。磁帶存儲器的存取方式就是順序存取。
◆直接存取
共享讀寫裝置,但是每個記錄都有一個唯一的地址標識,共享的讀寫裝置可以直接移動到目的數據塊所在位置進行訪問。因此存取時間也是可變的。磁盤存儲器采用的這種方式。
◆隨機存取
存儲器的每一個可尋址單元都具有唯一地址和讀寫裝置,系統(tǒng)可以在相同的時間內對任意一個存儲單元的數據進行訪問,而與先前的訪問序列無關。主存儲器采用的是這種方式。
◆相聯存取
也是一種隨機存取的形式,但是選擇某一單元進行讀寫是取決于其內容而不是其地址。Cache可能采用該方法進行訪問。
衡量存儲器系統(tǒng)性能的指標有以下幾種:
存取時間:一次讀/寫存儲器的時間
存儲器帶寬:每秒能訪問的位數。
存儲器周期:兩次相鄰的存取之間的時間
數據傳輸率:每秒鐘數據傳輸的bit數目。
主存儲器:
主存儲器是指能由CPU直接編程訪問的存儲器,它存放需要執(zhí)行的程序與需要處理的數據。因為它通常位于所謂主機的范疇,常稱為內存。如果內存的地址為n位,容量為2的n次。
主存儲器的種類很多,主要有:
隨機存儲器(RAM):可以讀出和寫入,隨機訪問存取,斷電消失
只讀存儲器(ROM):只能讀出原有的內容,不能寫入新內容
可編程ROM(PROM)
可擦除PROM(EPROM)
電可擦除PROM(E2PROM)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