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同樣也可以圍繞遞歸做文章。既然不能判斷是不是應(yīng)該終止遞歸,我們不妨定義兩個函數(shù)。一個函數(shù)充當(dāng)遞歸函數(shù)的角色,另一個函數(shù)處理終止遞歸的情況,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兩個函數(shù)里二選一。從二選一我們很自然的想到布爾變量,比如ture(1)的時候調(diào)用第一個函數(shù),false(0)的時候調(diào)用第二個函數(shù)。那現(xiàn)在的問題是如和把數(shù)值變量n轉(zhuǎn)換成布爾值。如果對n連續(xù)做兩次反運算,即!!n,那么非零的n轉(zhuǎn)換為true,0轉(zhuǎn)換為false。有了上述分析,我們再來看下面的代碼:
class A;
A* Array[2];
class A
{
public:
virtual int Sum (int n) { return 0; }
};
class B: public A
{
public:
virtual int Sum (int n) { return Array[!!n]->Sum(n-1)+n; }
};
int solution2_Sum(int n)
{
A a;
B b;
Array[0] = &a;
Array[1] = &b;
int value = Array[1]->Sum(n);
return value;
}
這種方法是用虛函數(shù)來實現(xiàn)函數(shù)的選擇。當(dāng)n不為零時,執(zhí)行函數(shù)B::Sum;當(dāng)n為0時,執(zhí)行A::Sum。我們也可以直接用函數(shù)指針數(shù)組,這樣可能還更直接一些:
typedef int (*fun)(int);
int solution3_f1(int i)
{
return 0;
}
int solution3_f2(int i)
{
fun f[2]={solution3_f1, solution3_f2};
return i+f[!!i](i-1);
}
另外我們還可以讓編譯器幫我們來完成類似于遞歸的運算,比如如下代碼:
template struct solution4_Sum
{
enum Value { N = solution4_Sum::N + n};
};
template <> struct solution4_Sum<1>
{
enum Value { N = 1};
};
solution4_Sum<100>::N就是1+2+...+100的結(jié)果。當(dāng)編譯器看到solution4_Sum<100>時,就是為模板類solution4_Sum以參數(shù)100生成該類型的代碼。但以100為參數(shù)的類型需要得到以99為參數(shù)的類型,因為solution4_Sum<100>::N=solution4_Sum<99>::N+100。這個過程會遞歸一直到參數(shù)為1的類型,由于該類型已經(jīng)顯式定義,編譯器無需生成,遞歸編譯到此結(jié)束。由于這個過程是在編譯過程中完成的,因此要求輸入n必須是在編譯期間就能確定,不能動態(tài)輸入。這是該方法最大的缺點。而且編譯器對遞歸編譯代碼的遞歸深度是有限制的,也就是要求n不能太大。
相關(guān)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