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tǒng)軟件是(29)的軟件。
29.A.與具體硬件邏輯功能無關 B.在應用軟件基礎上開發(fā)
C.并不具體提供人機界面 D.向應用軟件提供系統(tǒng)調用等服務
在操作系統(tǒng)中,SPOOLING技術是一種并行機制,它可以使(30)。
30.A.程序的執(zhí)行與打印同時進行 B.不同進程同時運行
C.應用程序和系統(tǒng)軟件同時運行 D.不同的系統(tǒng)軟件同時運行
提示:本題是操作系統(tǒng)中設備管理部分。SPOOLING是假脫機技術。使用這種技術把低速的獨占設備改造成可共享的設備。這樣軟件和外設可以同時工作,提高系統(tǒng)資源利用率。
•操作系統(tǒng)為了解決進程間合作和資源共享所帶來的同步與互斥問題,通常采用的一種方法是使用(31)。若在系統(tǒng)中有若干個互斥資源R,6個并發(fā)進程,每個進程都需要5個資源R,那么使系統(tǒng)不發(fā)生死鎖的資源R的最少數(shù)目為(32)。
(31)A.調度 B.分派 C.信號量 D.通訊
(32)A.30 B.25 C.10 D.5
提示:
1.信號量:為了解決進程之間的同步和互斥問題,引入信號量概念。信號量是一種特殊的變量,它的表現(xiàn)形式是一個整型變量及相應的隊列。對信號量的操作,除了設置初值外,只能施加特殊的操作:P操作和V操作。P操作和V操作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動作(動作執(zhí)行過程中不能暫停)。
2.資源:指進程存在期間需要的處理器、存儲器、設備、文件等。
3.互斥:多道系統(tǒng)中,各進程可以共享各類資源,但有些資源卻一次只能提供一個進程使用。這種資源常常稱為臨界資源,如打印機、公共變量、表格等(沒有處理器)�;コ馐潜WC臨界資源在某一時刻只被一個進程訪問。
4.同步:一般一個進程相對于另一個進程的速度是不可預測的,即進程之間是異步運行的。為了成功地協(xié)調工作,有關進程在某些確定的點上應當同步他們的活動。例如:設:有A進程和B進程,有一個確定點甲,有一個活動乙等條件。則:A進程到達了甲確定點后,除非B進程已經完成了乙活動,,否則就停下來,等待乙活動的結束。這就是同步。
5.死鎖:進程的死鎖,如果一個進程正在等待一個不可能發(fā)生的事件,則稱該進程處于死鎖狀態(tài)。系統(tǒng)發(fā)生死鎖時,一個或多個進程處于死鎖狀態(tài)。
產生死鎖的主要原因是提供的共享資源不足、資源分配策略和進程推進順序不當。
對待死鎖的策略有:死鎖的預防、死鎖的避免、死鎖的檢測和死鎖的解除。
31問是一個概念。32問中互斥資源R指打印機、公共變量、表格等,不包括處理器。6個并發(fā)進程,一個并發(fā)進程占5個資源R,5個并發(fā)進程占25個資源R,還有一個并發(fā)進程占用處理器,在占用處理器資源時不會占用其它互斥資源R,所以最少需要25個互斥資源R。
•網絡操作系統(tǒng)除了原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所具備的模塊外還配置一個(33)模塊,該模塊是操作系統(tǒng)與網絡之間的接口。
33.A.網絡通信模塊 B.網卡驅動程序
C.網絡協(xié)議 D.網絡路由
•網絡環(huán)境軟件配置于(34)上。
34.A.工作站 B.服務器 C.工作站和服務器 D.路由器
•NETBIOS主要支持ISO/OSI-RM的(35)層和會話層。
35.A.物理 B.應用 C.數(shù)據鏈路 D.網絡
•網絡驅動程序與(36)進行通信。
36.A.網絡 B.交換機 C.網線 D.網絡主要硬件
•在(37)中創(chuàng)建網絡中所有的用戶。它的主要目的是管理網絡的用戶。
37.A.主域 B.備份域 C.用戶域 D.管理域
•活動目錄的邏輯結構側重于(38)的管理。
38.A.網絡的配置優(yōu)化 B.網絡資源 C.信息 D.用戶
參考答案:
1.C. 2.D. 3.B. 4.A. 5.B. 6.A. 7.B. 8.C. 9.D. 10.A.
11.A 12.B 13.C. 14.D. 15.A16.B 17.C 18.D. 19.A. 20.B.
21.C.22.D. 23.A.24.B. 25.C.26.A.27.B. 28.C 29.D. 30.A.
31.C.32.B. 33.A.34.B. 35.C.36.D.37.A. 38.A
相關鏈接: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