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的發(fā)展歷程
第一臺數(shù)字電子計算機ENIAC于1946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人們習慣于以計算機主機所使用的元器件為著眼點,把計算機的發(fā)展劃分成為四代。
表1.1是第一代至第四代計算機主要特點的對比。
表1.1 第一代至第四代計算機的對比
代別 |
年代 |
使用的主要元器件 |
使用的軟件類型 |
主要應用領域 |
第一代 |
20世紀40年代中期—50年代末期 |
GPU:電子管內(nèi)存:磁鼓 |
使用機器語言和匯編語言編寫程序 |
科學和工程計算 |
第二代 |
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60年代中期 |
GPU:晶體管內(nèi)存:磁芯 |
使用FORTRAN等高級程序設計語言 |
開始廣泛應用于數(shù)據(jù)處理領域 |
第三代 |
20世紀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 |
GPU:SSI、MSI內(nèi)存:SSI、MAI的半導體存儲器 |
操作系統(tǒng)、數(shù)據(jù)庫管理系統(tǒng)等開始使用 |
在科學計算、數(shù)據(jù)處理、工業(yè)控制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
第四代 |
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 |
GPU:LSI、VLSI內(nèi)存:LSI、VISI的半導體存儲器 |
軟件開發(fā)工具和平臺、分布式計算、網(wǎng)絡軟件等開始廣泛使用 |
深入到各行各業(yè),家庭和個人開始使用計算機 |
2.計算機的發(fā)展趨勢
1. 計算機性能不斷提高
2. 計算機體積不斷縮小
3. 計算機價格持續(xù)下降
4. 計算機信息處理功能走向多媒化
5. 計算機與通信相結合,計算機應用進入“網(wǎng)絡計算時代”
計算機的分類
計算機的分類有多種方法。從技術角度可以按其邏輯結構進行分類,如單處理機與多處理機(并行機)、16位機、32位機或64位計算機等。從應用角度可以按其性能和價格進行分類,把計算機分成下面的5大類。
、倬扌陀嬎銠C(supercomputer),也稱為超級計算機,它采用大規(guī)模并行處理的體系結構,由數(shù)以百計、千計甚至萬計的CPU共同完成系統(tǒng)軟件和應用軟件的運行任務,有極強的運算處理能力,速度達到每秒數(shù)萬億次以上。
、诖笮陀嬎銠C(mainframe),指運算速度快、存儲容量大、通信連網(wǎng)功能完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有豐富的系統(tǒng)軟件和應用軟件的計算機,通常含有4、8、16、32甚至更多個CPU。
、坌⌒陀嬎銠C(minicomputer),是一種供部門使用的計算機,以IBM公司AS/400為代表。近些年來,小型機逐步被高性能的服務器(部門級服務器)所取代。
、軅人計算機(Personal Computer,PC),也稱為個人電腦或微型計算機,它們是20世紀80年代初由于單片微處理器的出現(xiàn)而開發(fā)成功的。個人計算機的特點是價格便宜,使用方便,軟件豐富,性能不斷提高,適合辦公或家庭使用。有一種特殊的個人計算機,稱為工程工作站或簡稱工作站(workstation),它們具有高速的運算能力和強大的圖形處理功能,通常運行UNIX操作系統(tǒng),特別適合于工程與產(chǎn)品設計使用。
⑤嵌入式計算機(embedded computer),是安裝在其他設備中的計算機,例如安裝在智能儀表、電子玩具、計算機外部設備、家用電器、汽車、手機、數(shù)碼相機、MP3播放器等產(chǎn)品中,它們執(zhí)行著特定的任務。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